三晋城邑,名源那边?连缀历史,窥见中原。《山西话》“地名背后山西史”系列节目,本期讲明“晋城”地名的由来。
晋城:晋国的终末一缕余光
青莲寺
晋静公二年(前376年),静公被韩、赵、魏三家废为庶东谈主,晋祀遂绝。
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晋城县,从此就有了“晋城”之名。20世纪80年代,晋东南行署分家,分设长治、晋城二市,据此,晋城成为市级建制。
宋朝的地舆志书《太平寰宇记》提到,三国分晋,后封晋君于此,此地故曰“晋城”。大请安义是说,晋城,晋国国君曾住过的城。这位晋国国君,史称晋静公,是晋国终末一位君王。三家分晋的故事,疏忽地说,等于韩、赵、魏三家先平分了晋国地盘,然后行贿周皇帝成为诸侯,之后三家贯串灭绝了晋国。
伸开剩余62%《史记·晋世家》记录得相比疏忽,“静公二年,魏武侯、韩哀侯、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。静公迁为家东谈主,晋毫不祀”。这里仅仅简约地讲明了一下晋静公的结局。事实上,晋静公要比《史记·晋世家》中记录的更惨些。
《史记·赵世家》里记录,“赵成侯十六年,与韩、魏分晋,封晋君以端氏”,也等于说,晋静公不行住在蓝本的国皆了,三家把他赶到端氏。这个端氏,是晋国早期开辟的城邑,其地在今天的沁水县。又过了十年,成侯子肃侯即位,把晋静公收场到屯留。此外,《史记·韩世家》里还记录了关系晋静公的行状,“韩昭侯十年,韩姬弑其君悼公”。
不错详情的是,迁晋静公于屯留,发生在公元前351年;被弑,发生在公元前349年。不行详情的是,这个“韩姬”是什么东谈主?历史上有三种说法:一种说法是,韩姬是韩国的宗女。晋静公固然被废,但毕竟他曾是三家老上级,嫁个宗女已往供养也不外分。但为什么又要杀了晋静公?这到底是谈德的沦丧如故东谈主性的诬告,如故有什么贪图或者隐情?总之,当今如故诠释不了了了。另一种说法是,韩姬是“韩杞”之误,韩杞是韩国大臣,那么杀晋静公一定出自昭侯授意。昭侯八年(前351年),韩国任用申不害变法,韩国实力大增,杀一个旧国国君,正有吐故纳新之意,同期也可幸免保守派拿晋静公作念著述。还有一种说法是,韩姬等于昭侯我方,因为韩国为姬姓,但这种名称国君的口头,十分荒废。
晋城地标,祥凤凌空
总之,无论信得过的情况如何,晋静公就这么肃静地隐匿在历史的长河里。晋静公一世,和很多一火国之君相同,终点灾荒。他的爷爷作念了国君27年,他的父亲作念了17年,按常理测度,他即位时如故成年,要是说莫得少许归附晋国自文公、平公以来的荣光之念,似乎也不太合适情理。事实上,在他爷爷的爷爷之时,晋国覆一火的地方已成定局[哀公四年(前491年),韩、赵、魏三家灭智,尽分其地,晋公室只剩两城],因此,到他这里,晋国濒临三家的侵凌,险些莫得少许还手之力。他只可肃静隐忍着,致使还被本为自家家臣的东谈主收场到他地,终末,东谈主家认为他着实碍眼,就粗率找个情理把他杀了。要是晋静公是因为有复国之举动而被杀,那么还好些,不愧是叔虞、重耳的子孙。但信得过的历史真相谁又知谈呢?
(起原:山西日报)一路向西西瓜影院
性感尤物 发布于:湖北省